我的前一份工作是跟汽車晶片改裝有關的行業,
(不過我負責的部份大多沒有直接關聯就是)
我的老闆曾說過,所有的車輛都有一定的壽命期限,
此項會隨著使用條件(汽油辛烷值,路況,氣候以及駕駛的開車方式等等)而有變數,
所以各家車廠在銷售商品時會因須考量到此項變數
而會將引擎功率及效能設定在75~80%左右以符合全球的銷售條件,
並避免因過度嚴苛環境提早操掛車輛導致回修率增加的事情發生。
所以在不傷害車輛以及不變更硬體設備的狀況下,將引擎性能提昇至原有的85~90%
就是汽車晶片改裝的基本原理。
相同的,電腦也是如此。
常在友人,客戶或網路上看到或聽到”效能加速軟體”之類的東西,也常看到很多人裝,
但實際上所謂可以”加速”的軟體大多都是
我意思不是說這類軟體沒有效果,
而是使用者大多都被”加速”這名詞給誤導了。
如同汽車一樣,所有PC零組件在出廠時也都會為了以穩定為前提而作同樣的事,
而且就邏輯而言,
所有電腦主機"硬體"效能就是100%,但會受到內在及外在變數影響,
內在變數就是硬體的品質以及出廠預設性能上限,
外在變數則是作業系統,驅動程式,安裝的軟體
以及使用者的習慣。
真正的"效能差異"事實上只有兩種比較法,
一是讓兩台規格不同的主機作比較,
二是讓同規格但外在變數不同的主機作比較。
所以,如果真的想要讓主機"真正"超越原有的100%效能只有三個方法,
那就是超頻,升級改裝或是換新主機。
而所謂"加速程式"之類的軟體
事實上大部分應該稱為"系統優化軟體",
也就是"讓原本低於100%的系統效能回復至接近原有標準",
而且優化是針對作業系統與軟體的穩定性跟相容性作調校,
硬體部份事實上還是得靠超頻,改裝或是汰換才能達到效果,
這與所謂的"加速"在意義上是不盡相同的,
或許使用者會覺得這樣有什麼差別,其實很簡單,
廠商在推銷商品時的廣告詞寫著
「讓系統效能回復標準值」
以及
「不需要升級就可以讓您的主機大幅加速變得更快更猛」
您覺得哪一句比較能慫恿消費者購買使用?
但重點是,
不論如何"加速"或"優化",Pentium 4還是Pentium 4,
所以只要理解這一點,就可以知道電腦效能的快慢差異除了在硬體上以外,
其他全都是使用者本身的問題,
(真要說的話其實硬體方面差異也是使用者的責任,誰叫你自己嫌電腦慢卻不花錢升級?= =)
這就像是原價100元的成藥先提高售價到150元後再打八折賣給消費者,
消費者往往只會被"打八折"的廣告詞給吸引,而忽略了是否有對症下藥是一樣的道理,
這類軟體我們可能需要,但卻不是必要;
事實上要讓系統最佳化並不難,只要預先作功課打聽情報,
之後從培養正確常識以及良好使用習慣開始做起就可以了。
常識部份尤其特別重要,
可能是因為台灣的電腦主機太容易用便宜價格買到的關係吧,
大多數消費者依然是抱著"買蔥送蘿蔔"的菜市場心態在購買使用,
以至於明明擁有性能優異的電腦卻沒有辦法發揮效能,甚至常常做出危害主機的事情而不自覺。
說到這個,以前也遇過客戶跟我抱怨
「我的電腦有夠慢啦,我隔壁的那個誰誰誰他家的電腦跑得比我這台快多了,怎麼會這樣?」
「...他電腦什麼時候買的?」
「上上個月」
「你這台什麼時候買的?」
「忘記了,三年前吧」
(...哩阿嬤咧,你是以為買了台電腦它就會一路陪你成長茁壯從486長成i7嗎......?= =)
如果不是因為他人高馬大身強體壯橫眉豎眼身上有刀疤刺青加上我脾氣好的話,
我可能當下真的會從他頭上巴下去.....= =
明明都知道汽機車要定期維修保養、
知道沒汽油了要去加、
知道車燈不亮了要修、
知道輪胎磨平了要換、
知道騎進水裡會壞掉、
知道閉眼睛騎會犁田,
知道對撞汽車會仆街;
但電腦在自然耗損跟人為故障時卻會跑去跟店家抱怨
「我的電腦怎麼會壞掉?」
這現象還真是詭異 囧>
(或許是用電腦出人命的案例沒有比車禍死亡來得多,所以大家都沒在怕吧)
所以,電腦效能高低與穩定性取決於使用者的習慣優劣以及荷包深淺,
想要有台夠快夠穩的好電腦,就先從存錢以及學習如何當個優質使用者開始吧。